這世界不公平,但公平的是每個人可以選擇如何回應世界

沒有無能的人,只有使你無能的環境中有讀者回覆:
「如果因環境而無能卻連「更換環境」的能力都沒有,那就是自己真正無能了。」

我反而不是要傳遞這個觀點,如果是讀者的思維,那麼當下暫時無法更改環境的人,是不是就無能了呢?

當一個人認為沒價值,很容易去做終結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上篇提到的環境,只是給可以更改環境的人的解法,那我這種更改環境的想法,用的概念什麼呢?

「在你當下的資源中,你還能做出什麼?」

我會用 NLP 思維邏輯層次來做探討,邏輯層次分為六個項目,呈金字塔排列,由最高開始,依序排列為:
1、宗教、精神
2、自我認同
3、信念、價值觀
4、能力
5、行為
6、環境

底層會影響上層,上層也會影響到下層,最上面三層為精神面,下面三層為實質面。

假設你一開始的自我認同就是你要的樣子,那麼你下面的信念價值觀、能力、行為、環境,都會因此接著改變。

舉個例子,猶太人當初被迫害後四散世界各地,但它們反而是世界上影響力最高的排行前幾名,有部分原因來自於他們的宗教,我查了資料,他們信奉的是舊約聖經,舊約聖經只跟猶太人簽約,簡單意思是只有符合資格的人才可以進入這個團體。

你想想,當你長期往來的廠商跟你說:「只有你來我才報給你便宜價格,不是你的話我都沒給」,你此刻會不會跟這家廠商開始有連結,爾後聽到別家公司與此廠商合作,聽到的價值是一般價格,你會不會油然生出優越感?

當然,另一方面是猶太人的教育文化,他們不是固定思維,而是成長思維。

固定思維: 認為所有能力都是天生不可改變的,一個人再怎麼努力,一開始就是命中注定。

成長思維: 認為所有能力有可以在後天成長,專注在如何讓自己更好的部分,習慣展開好奇心與解決問題的動力。

會有固定思維,是因為過去時代資訊不流通,你能得到的資訊只有你當下階級資訊而已,比如你家人是農耕相關行業,你未來很大部分也是做農業相關行業,你說你想去做工業?

可以,你必須一個人隻身前往新世界探索,認識人脈、找資訊,那時候可沒什麼網路讓你搜尋,你必須每天實際出門走一趟,你就想像你每一次的網路搜尋,代表著以前人踏出門、打電話與人聯絡的意思一樣。

在這麼高門檻情況下很多人都知難而退,畢竟沒人去做過,成功機率未知,還不如在自己家族行業發展成熟穩定的情況下繼續做就好。

後來因網路漸漸流行,那時候資訊剛開始流通,才開始有人提出成長思維,也就是這心態致勝本書,我還沒看這本書,只是知道這概念從這本書而來,有興趣可以看看。

這本書國外出版時間是 2006 年,那時候的確是網路開始到一個階段,已經不用撥接的樣子,網咖很流行的時代,的確是資訊流通一定程度的時期。

而成長性思維,就像是我之前反脆弱心得一樣,你現在所認為失敗的結果,你換個角度來看其實是告訴你資訊,透過持續行動得到回饋,在利用回饋付諸下一次行動。

像體操選手的練習過程,他必須一直失敗,失敗到有一次動作成功做出來,代表他大腦學會了,但我不能說他前面都是失敗,反而稱做嘗試的過程。

就像你學騎機車,你不會他媽的第一次騎沒成功就放棄,你肯定會重複嘗試直到成功,為了就是要把妹,要炫耀自己成人了,要跟朋友出去兜風等等理由。

你的動機強烈,使得你專注力放在如何成功。

如果從讀者的留言來看,什麼人是無法改變環境的?

1、未成年的孩子

未成年孩子因為法律關係,無法自主處理自己部份行為,當家裡有一些狀況他想走很難走,除非是嚴重家暴或傷害,可以請求政府幫助,不然像是軟暴力,情緒勒索這類型真的很痛苦又不能做什麼。

但這時候你可以怎麼做?

盡量跑圖書館,累積知識,懂得問長輩問題,你可以計畫成年後要怎麼搬出去住,而在這中間的時間,你認為應該學習什麼樣的能力,或是你有什麼興趣,可以在這段時間培養。

出去住勢必要有收入,要有收入就要提供能力在社會市場上做交易,那麼你這時候得培養些能力好準備未來能出門工作換取收入。

2、因身體狀況無法自己移動的人

像日本的乙武洋匡就很經典,他是沒有四肢的,要如何在這情況下達到他能力的上限,事實上,人類有個部分是沒有上限的,那就是你的「腦袋」。

人體要突破極限以往進步幅度都很小,可能是花四年又多了 10 公斤,又可能是百米衝刺多了幾毫秒,若用深蹲來比喻,一般人要進入練習,半年深蹲可以到 100 公斤,而世界最重深蹲 570 公斤,你用半年達到對方好幾十年練習的一成。

深蹲這項運動你可以說他沒有極限,能夠一直進步的項目,但大腦又是更誇張的存在,只要你有持續使用的習慣,大腦細胞神經元會持續增加與修剪,增加你有用到的,修剪你不需要的。

大腦可以進入的境界,就好像對方拿一把手槍,距離你一萬公里跟你互射,而你,已經擁有自動瞄準雷射,按鈕輕輕一撥就解決對方了。

而乙武洋匡,就是利用這個賽道去與別人競爭,寫了本書出名了,當然也有運氣成分在,之後運營他的名氣到現在左擁右抱,這是需要清晰的大腦才能運作的。

3、關在監獄的人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我也還沒看,這本書的作者有待在集中營的經歷,把他的經驗寫在這本書裡。

不過我從網路心得來分析,我的想法是,如果外界刺激讓你不舒服,但你可以去選擇如何看待這項不舒服? 這本書的作者有待在集中營的經歷,把他的經驗寫在這本書裡。

我在製作穿搭課程時有發現很多人對身高矮感到不開心,從生物性上來說,身高矮的確不好把妹,但也因為這個特性,讓我學會如何用這個身高穿衣服,我該如何在這個一開始被看低的社會市場上,選擇我要精進的能力,選擇適合我的賽道。

你如果矮,還選擇打籃球,那真的是自討苦吃,那如果我選擇精進智力,精進我的名聲與地位,那就能跟其他人接近平起平坐了。

而當你明白自己在這世界上的位置時,你所有行為都將會支持這個位置,就會像是尼采講過的一段話

「當一個人明白自己為什麼而活,那他就能承受任何實現的過程。」

你現在陷入困境當中,抱怨可以舒緩情緒,痛苦在所難免,但我要你額外做出得事情,是去思考這情境當中,你還有什麼事情是能做卻還沒開始做的呢?

寫完這篇還真他媽覺得太激勵,不太適合我的形象,真的,每個人都有改變的能力,只是有沒有啟動而已。

穿搭課程:
https://beyond-dilemma.1shop.tw/S01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