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天的晚上,你們想完成的事情都做了嗎?
你知道,當脊椎的神經若被壓迫到,手就有可能會覺得麻麻的,腳也會覺得麻麻的,但我們若覺得手腳有問題,會認為是手跟腳有受傷所以會麻麻的。
去了醫院醫生才說是脊椎壓迫到,要治療的不是手跟腳,而是矯正你的不良姿勢。
真正要改變的不是你當下看見的問題,而是什麼原因讓這件問題發生。
晚上睡覺前都會想著自己要改善某一部份問題,隔天仍然做著一樣的事情,然後到晚上繼續後悔。
事實上,你可能搞錯問題重點,如同你認為手腳會麻是因為手腳的問題。
當一個人在充滿紅色的房間,他會感到心跳加速、情緒易怒、覺得時間過很慢。
當一個人在充滿藍色的房間哩,他會感到放鬆、心情平穩、覺得時間過很快。
環境確實對人有其影響力,但並不是指你要開始把家裏漆成藍色,而是你的環境跟你想改變的生活有差很多嗎?
當你決定要有閱讀習慣時,回到房間要先把凌亂的書桌整理乾淨才能看書,反而就不做了。
當你決定要健身,但健身房離家離太遠,常常覺得要去好遠,乾脆不去了。
當你決定要有早睡習慣,但本來就習慣在床上划手機,導致上床後還是焦躁不安。
我們講的提升自己,讓自己進步,指的是「能力」的部分。
而要改變「能力」前,首先要改的是「環境」,改變「環境」後才能影響我們的「行為」,當「行為」改變,持續的正確「行為」才能夠成為我們的「能力」。
你要擁有閱讀習慣,那你得先把書桌整理好,並且先擺一本書在你的書桌上,你回家就能直接翻開來看。
你要健康的身材所以想要去健身房,那麼你要選擇離你家近一點的健身房,並且先把運動衣服跟鞋子準備好。
你想健康而要有早睡的習慣,那麼你就禁止在床上做睡覺以外的事情,並且在時間到前把該完成的事情給完成。
想要提升自己,就要先整理這三個元素的影響。
環境>行為>能力
你會發現過度肥胖的人周遭的朋友也會是差不多胖的人,大家都胖來胖去,若有人說要瘦那肯定是會被排擠的,就算有人支持你減肥,也要了解什麼樣的行為能夠改善,當你透過各種方法不斷嘗試讓自己從胖子變成健康體態的人,這才代表你有能力讓自己健康!
所以,先思考你要的能力是什麼樣的行為能達到,而這行為需要那些環境條件才能讓你有效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