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學會犧牲,你會更加專注現況。
很多人不知道該怎麼在各個選項中做出最佳決定,另外個說法,他們根本無法解釋他們的最佳決定是什麼。
我們最煩惱的除了選科系之外,接著面臨的最大課題就是不曉得該做什麼職業才好。
尚未出社會時會比較多想像空間,也許你曾想過要成為電競選手、歌手、藝術家、工程師、YOUTUBER、開電商創業、超級業務員、考公職、當DJ…等等。
看起來好像是不曉得要做什麼決定,實際上是每個選擇你都不想犧牲掉。
當你有很多選擇時,你反而不會選了,你覺得其他沒被你選上的會不會才是你最好的選擇也不一定。
其實你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你去選擇你最好上手的職業當首抽職業就好。
比如你想當電競選手,而且你本來就是稍微努力一下就是菁英牌位,甚至有人主動問你要不要打電競,那麼你可以直接去電競選手工作開始。
若你很努力還上不了或是好不容易上了菁英,這就很像你考試很努力且好不容易被你賽到上了台大,卻發現裡面都是考試怪物,你還要比以往更努力才不會被刷掉,這樣反而自討苦吃,別去那原本不屬於你的地方。
你以為你有很多選擇,不,你能選擇的就是離你最近的那幾個。
這很像你一開始打電動只是打好玩的,後來打著打著,覺得我們上某個牌位就不算玩過這遊戲,好像沒有把某個腳色專精就枉費我玩這遊戲。
每個腳色都玩過一遍,才發現其中一個腳色特別熱愛,一定要把它徹底了解。
選擇工作也是一樣,你也是得體驗過後才知道這個職業對自己而言是什麼意義,甚至中間的過程讓你對自己的人生產生出什麼意義。
剛出社會的你只是被教育出來的機器,世界體驗程度是0,你只能從累積體驗開始,接收體驗,你才會對你自己產生出意義。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會說不曉得做什麼就先找個能接受的打工去做吧。
因為就算是打工,也能夠讓你有人生體悟,若不信的話下次幫全班訂便當,幫全班辦場聯誼活動,雖然沒錢收,但你會學習到很多。
很多人運動都說休閒打就好,當分數落後的時候就開始認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