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要顧慮到,那你還做不做事?

網友問:「如果有人因為你的建議而沒有去台大,你的建議是有責任的,如果覺得因為與台大實力差距大而要人放棄,感覺很不好。」

網友會有這回應,是因為我在一篇文章裡提到

「如果你是因為好不容易考上,或是不小心多猜對幾題讓你能夠到台大的分數,與其上去台大與更多怪物競爭自討苦吃,不如選擇其他較低分但讓你比較適應的學習環境。」

如果有人因為我這番話放棄台大,後來後悔的話我是不是該負這個責任?

先講結論,我不會負這個言論的責。

建議永遠都是參考,要是我每責言論都要負責,那我得收起來不做了。

那麼要是有人因為我的建議而得到更好的生活,他要不要事後付我錢,因為我給他了好的生活? 還是他會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決定呢?

我的建議可能是他其中一個參考,真正決定的還是他自己,要是他最後依然選台大就學生活過得不好,我是不是要負責沒有洗腦他成功的責任呢?

要是我因為害怕自己的言行舉止傷害到別人,是不是我就不站出來發聲,不分享自己的看法與心得,那麼若我不發出聲音,那些本來能夠因為我的建議而得到改善的人我該不該負責?

好像怎麼做我都得對某一部份的人負責,那我到底該不該出來發聲?

這就像醫生開刀還是會失敗,那他該不該站出來替大家開刀?

不敢開刀那誰要當醫生? 整形醫生漸漸比外科醫生還多,沒有人想背負責任,選擇風險少錢又更多的職業天經地義,那些轉去做整形的醫生該不該為外科醫生負責?

沒有什麼選擇是無風險的,沒選擇也是一種風險,很多人都認為大家都走這條路,那我跟著走沒問題。

你只是認為當自己受難時有其他人跟你受一樣的難而感到不丟臉罷了,你真正選擇跟大家一樣,只是因為你害怕走不一樣的道路卻仍然失敗,為什麼你會這麼想,因為你尚未得到「核心思想」。

從我DAY1文章,甚至DAY1之前的文章,全部都圍繞在一個價值上

「拿回你人生的自主權」

我可以協助你打開大腦的資源,使你有更多參考與選擇,最後的決定還是在你。

而我所說的勉強上台大但不選台大,是做降維打擊。

平常你打籃球都跟大學生一起打,打得激烈交鋒,但只要讓你去跟高中生打就可以做出行雲流水的操作,因為對面實力比你矮一截。

這就要講到阿德勒的課題分離。

今天有人聽了我的建議而得到不好的回饋,我該處理的部分是我過去的認知是否有誤,又或者這人是否有照我的方法做,還是有其他因素的加入導致牠得到不好的回饋?

我該思考的是去調整我過去所得的經驗與認知。

而對方的課題,是在失敗中學習成長,他聽了我的建議失敗了,是否是因為我的認知有問題,還是自己沒有實際照做,或者知道自己下次遇到類似情況避免同樣的選擇。

對方該思考的是從決定中探索自己,了解自己,從各種回饋中繼續學習並往下一個決定邁進。

當你面臨決定時刻遲遲不敢下定,肯定很多因素不斷纏繞著你。

因為,你,還沒有做好課題分離。

造成你的因素裡還有其他人互相矛盾干擾,哪種決定都會被一部份人討厭,使你沒辦法決定。

你,還沒有核心價值。

NLP六大思維邏輯層次

環境、行為、能力、信念價值觀、身分、靈性

該不該選台大,環境、行為、能力都可以預測,但在這之上的信念價值觀,就需要透過你不停的決定與行為來漸漸浮現。

這也是為什麼我總強調不斷決定不斷執行,透過體驗讓你領悟些什麼。

你以為你在選項中思考,事實上是矛盾造成的躊躇不定使你能量在體內消耗。

只有開始行動才會讓能量產生出來,以為努力思考就有做事,事實上能量都在猶豫中消耗掉,你才會更焦慮更累人。

如果你誰都想要保護,那你誰都保護不了。

若從自己開始,你就有了方向。

要讓自己變強,就開始把自己擺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