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擁有活著的感覺,就去解決當下問題

人類的行為模式分為兩種,趨前型與避離型。

趨前型極端的方式總是設定目標然後想也不想一頭栽進去,雖然都不思考就行動好像有點魯莽,但至少他們總是以行動為優先。

避離型極端的方式則是在還沒開始前就想了很多有可能會遭遇的問題,導致時常思考之後害怕風險而沒有行動,但他們思考周密,得以讓他們避開很多風險。

我們時常想行動,卻因為思考太多反而無法讓我們開始行動,代表你在趨前與避離的非配上,避離占的百分比占的太多,這時你可以漸漸把自己狀態轉為趨前型。

我會建議先以周遭最近的問題開始解決,不論是整理房間、閱讀、培養興趣、交朋友、內容創作…培養各種好習慣開始。

我提供以下方式讓你調整為趨前型態

一、找位趨前型朋友模仿
朋友之中有沒有你認為是行動派的朋友,可以多模仿他的肢體語言、面對事情的態度、使用的語言,模仿他的風格,去帶動你感受趨前的狀態。

二、改變你的用詞
避離型在面對目標時,較容易思考這個目標會有什麼問題,而你從現在起要開始改變習慣,漸漸使用我有什麼方式可以達到目的? 這個目的帶給你什麼好處?

三、避離的失去危機感
若你無法感受到趨前的狀態,你可以使用失去的危機感
「若這目標沒達到你會失去什麼?」
「 若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你會讓什麼更糟糕?」
「若沒有解決這個狀況,又會造成什麼其他狀況發生?」

很多創業者看起來好像是避離型,但那是你現在看到的樣子,或許他現在已經累積一定財富,轉為保守初級才是更好的策略。

而一開始他們當年剛出來混時,每個都跟兇猛野獸一樣,狩獵沒再管你是誰。

這就講到大陸跟台灣學生的差別,在外面開課,大陸學生都很踴躍問問題,反而在台灣你的課程要上萬塊才能夠有人發問。

你有沒有恨鐵不成鋼,像著了火要趕緊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動?

沒有的話,代表你還過得太爽,其實不用太擔心你的生活,危機感隨著時間過去自然會到來。

而為什麼要解決當下問題?

很多人急著要去探索自己,總認為了解自己之後,往後的選擇都是絕對正確的。

這想法就好像你只要去問一位你很信任的算命師,只要算命師幫你算了一下,說你適合做什麼,你就認為選了他就是正確的。

所以算命師從不會說你適合當打掃工、收銀員這種基本工作,因為當你聽到了,你也不會真的去做。

當你幻想自己探索真理後,發現自己真的要做某個職業,但後來越做困難越多以至於你負荷不了,你會繼續借錢負債做下去、體力負荷到不堪仍繼續進行嗎?

很多人有創業夢,但往往只有夢,可能借了書還不一定會看,看了不一定會做,做了不一定成,成了不一定賺錢,賺錢不一定長久,長久不一定健康。

你看,創業就有這麼多階段,若你要藉由探索自己四個字來確定自己能不能夠做,那不如直接開始,至少你開始後發現自己不適合就可以早早停止做夢。

而解決當下的問題,則是能快速帶給你回饋
凌亂房間整理了就很乾淨很舒服;
肥胖的身材在持續一個月健身就有明顯效果;
學習打扮只要花幾千塊就有快速成效;
練習搭訕只要敢開口講你就有好回饋;

這些都是你過去從沒做過,突破舒適圈,自然會讓世界觀擴大,奇怪了,所有你先前害怕、恐懼的事情反而變成你的正向回饋。

世界的美好還是得由自己來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