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想要讓自己堅強一點,使自己可以抵抗外來的衝擊或是現有的困境。
自己最貼近的例子,就是過去學生時期老是不出門在家打電動,剛好那時候流行宅男一詞,於是我媽跟外面婆婆媽媽聊天都會聊到自己兒子是宅男。
不過我頂多稍微不舒服,不會像網路上講的情況,就是生氣到面紅耳赤的情況。
我的情況是稍微不舒服,但是稍微想想我媽就跟其他大媽一樣,不過就是沒話找話聊,然後用流行與覺得很有趣,讓別人覺得有存在感,如此這般,我那時就自己稍微了解阿德勒的課題分離,或許也是這緣故看了阿德勒的書才會有共鳴吧。
這世上很多被認為負面標籤,往往提起時都會引起對方極大情緒反應,不論是宅男、啃老、胖子、單身、無業遊民、憂鬱…等等,很多負面標籤。
單就憂鬱這個詞,之前加入憂鬱的網路社團,裡面稍微看了一下很多小事情或是沒動力都被解釋自己為憂鬱。
其實只要稍微提到這個詞,讓對方稍微不舒服就會被針對說不了解憂鬱又大放厥詞,我的確不夠了解憂鬱,但什麼大小事都跟憂鬱有關係,這也算了解憂鬱嗎?
什麼讓你變得更加脆弱?
不願面對現實,過度保護自己,會使自己更加脆弱。
以宅男當作例子,宅男過往是為了在某個領域成長,而長時間待在家裡持續深入研究,但目前大家不會這麼想。
大家對宅男印象是,不善言詞、不會穿搭、不夠乾淨整潔、沒女朋友、甚至是肥胖…等等,一些負面標籤都在這個詞裡。
若你真的喜歡待在家裡的生活,被說宅男時其實心裡到不會有特別的波動,我當時就是那樣,我就是喜歡待在家裡打電動,出門又會花錢,反正也沒女友,待在家也不用一直花錢,我就是宅~
所以就算被說宅頂多被負面標籤弄得稍微不舒服而已,沒有太大反應,而怎樣會有明顯情緒反應? 就是這些負面標籤是事實的時候。
當你自己肥胖,你又想逃避這個事實,自己先用防護網保護,當這防護網被對方戳開時,你的內心啟動保護機制會啟動情緒來阻擋事實被揭發。
往往說出來的話會是對方的錯,「你怎麼可以這樣講我」、「胖又怎樣?」、「你這樣是歧視」。
我們該做的是面對事實,當被說一些話讓你感到不舒服,這些不舒服就是你該去解決的原因。
被說胖不舒服,那就執行減肥計畫;
被說醜,就學習穿搭與皮膚保養;
被說窮,那就想辦法提升技能賺錢;
被說不會講話,那就更該與人交際,學習溝通技能;
改變的力量來自於開始執行,願意為了打造堅強的自己,勢必從自己改變,而不是環境來保護你,那會使得你內心越來越退化,如同肌肉一樣,當肌肉沒有訓練,會越來越軟弱,當施加適當壓力才會變強大。
待在舒適圈完全沒問題,問題是你待的舒適圈讓你越來越軟弱,你得開始改變環境、生活習慣,才能看到其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