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為了讓自己更好,所以會訂下一切改變計畫,比如一年內減下幾公斤,或是一年內看下幾本書,因此再開始前要先把執行計畫訂出來。
比如一年內預計減下24公斤,換算下來一個月必須至少減下2公斤,而你要如何做才能減肥,有氧慢跑或是重量訓練? 若沒弄懂正確知識,你可能會去做有氧慢跑,反而讓自己更難瘦下來。
若你了解真正減肥必須做重量訓練與正確飲食習慣,然而怎麼做重訓菜單,該吃什麼食物都不曉得,於是開始了你的研究,必須弄懂這些資訊你才能夠做執行有效的行動。
當你越想把所有事情搞清楚,你越是無法抽身出來執行,為什麼?
當你發現變胖後你決定減肥才會是你要的生活,於是你又找了如何有效健身與正確飲食,接著你又會想若我瘦了不好看怎麼辦於是又去學習如何練、吃得好看,接著你又想著好看但要怎麼讓女人為之傾倒,所以你又要去學如何展現魅力…
結果可想而知,你會一直往想像的問題去探索,而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始終沒有開始解決,依照這個走向,你的一生可能都在你的腦袋裡過完了,你不斷的想像會發生的問題然後先去汲取知識,如同帶了VR眼鏡解決困難,但實際上並沒有發生。
你可能會想,若沒有正確知識我胡亂執行豈不是浪費時間嗎?
剛出社會時,我也是認為好像事情一次作對可以省下我的時間,就像工廠的生產線那樣,要一次搞定不能中斷,才能在有限時間內做出大量產出。
這個思維導致我們一開始就想要做出正確選擇並且一次執行到位,但事實上我們是把結果認為是原因,怎麼說?
當我們看見工廠一條龍的生產線完美的不斷運作,但背後沒看見的,是一開始要如何設計機械手臂、手臂的動線、皮帶運轉速度、各種狀況排除等等可變因素,當最後把這些因素給排除才會呈現我們所看到一條龍生產線。
只是我們把最後的結果往往貼到自己正要開始的狀況,就會變成我們一開始就要知道機械手臂要如何製作,動線要如何規劃,沒有人可以這麼神,連NASA需要精密計算的組織,全球各國的菁英齊聚一堂的地方都無法算到一次到位,更何況是我們這些凡人。
以我的作法,我會用以下條件去判斷這計畫值不值得去做。
1、我會審視這個計畫就算失敗後能夠讓我得到什麼,若成功之後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嗎?
2、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計畫代替?
3、若我在一個禮拜後就死掉了,我會不會後悔沒去執行?
決定後開始做第一步,接著邊做邊修正,邊做邊學習,這樣才能夠快,遇到問題你才會有動力解決,有動力就有效率。
若以人生大部分會決定的三樣事情,健康、感情、事業來看。
健康目前我沒啥考慮,就是飲食、睡眠、健身,而感情為GAME與紅藥丸,事業的話每個人都有不同要求,反而因為個人的喜好而有不同的發展。
我過去體驗過員工、接案、甚至還去學電商,但最後還是沒下去做,為什麼?
因為我覺得很麻煩,明明想要的是自己過舒服的生活,但創業偏偏要去碰一些自己覺得麻煩的事情,於是最後選擇了自媒體,若做了幾年沒起來再讓我好好想想怎麼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