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時有跟朋友做接觸嗎? 還是屬於長期一個人獨處較多呢? 我在學生時期都是在家裡生活,且大部份事情都被照顧好好的,所以媽寶這個標籤真的很適合我,而且黏得死死的,直到有一年我突然清醒了過來,讓我覺得必須擺脫這標籤才行,於是開始了我一連串的改變計畫。
我從大二開始,拒絕家人給我的任何衣物,當然為了照顧父母的情緒,還是把衣服給收下,不過就是放在衣櫃裡,之後不論遇到什麼生活困難或是職涯難關,也堅持自己解決,於是 Google 在這時候變成我的新朋友,時常跟 Google 打交道,有問題必查詢。
就這樣漸漸地開始習慣獨處,這時我都沒發覺自己有什麼改變,生活方式不外乎遇到問題、找解答、解決問題,一直持續這種生活。
這中間也很少交新朋友,所以比別人有更多時間花在提升自我上,在大學時期除了上班、上課,我會用假日時間去報名社會上的課程來提升自我。
缺點就是我那時候覺得自己好像都沒什麼進步,不論是生活上或是大腦的知識應用上都是,總覺得需要做點改變,只是這個生活習慣已經養成,好像也就繼續這樣下去也沒關係,至少生活上的問題有持續改變,自己的知識範圍也有漸漸變廣,但體感上卻沒有很明顯感受到好處,也就是心情沒有很好,生活品質也沒有大幅變化。
中間多少有認識新朋友,但持續不會太久,最後還是回歸獨處生活,中間也有交過女友,持續一年多快兩年,最後仍回歸獨處生活,不過總體來說還算平衡,占大部分時間還是獨處為主。
獨處有什麼好處?
1.整理自己的思緒
若你的生活是早上上課、上班,接著下班之後找朋友一起聚會或互動,接著回家之後就是划手機看影片與動態,接著到了睡覺時間直接上床,那麼你完全沒時間去整理自己的思緒。
就更別說與家人同住,因為你要配合其他人的生活方式,於是你始終找不到適合自己生活的那個「道」,除非你家境很好,那麼影響也不大,至少生活可以過得很好即可。
要是你是需要提升自己才能夠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那請務必多傾聽自己的聲音,比如生活上某個環節讓你感到很困擾,因此你找尋解決方式獲得你要的結果。
2.能更了解對方的想法
若用直覺來看待獨處,肯定會認為長期獨處對與人來往會有疏離感,在社交上面會有困難,不過這個想法對了一半。
確實久沒與人互動,在社交反應上面會比較緩慢,但是對於了解對方的觀察力卻會增強,因為我們獨處時就是自己觀察自己,當我們想要往更好生活邁進時,必須刻意審視自我,觀察自己的想法,才能夠抽絲剝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而看見別人時,宛如看見曾經的自己,所以更容易了解對方想法以及目前狀態。
但時常與人互動的人為何沒辦法做到?
如果你與固定幾位朋友長期互動,因為已經習慣雙方的互動習慣,所以你的社交過程中能學習到的觀察力已經所剩無幾。
如果你時常與陌生人打交道呢?
與陌生人打交道反而能夠增加你的觀察力,不過你若從來都沒有系統性的學,而只是單純在戰場上無意識的瘋狂練習,練習效果反而有限。
舉個例子,可以去看那些做直銷的人,他們每天認識不同的人,但社交互動的技巧仍處於新手等級,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一個系統化方式去練習觀察對方,他們對陌生人的互動也養成了一種固定模式,所以無法再繼續深入學習。
而自己與自己獨處,沒有時間限制,且你能夠放鬆地去觀察自己,自己因應情況做調整,這過程會很艱辛,也許你會痛苦到受不了,但只要完成一次痛苦旅程,你就進步了。
經營人際關係有什麼好處?
1.看見自己的不足
自己看自己總是看不出問題點,因為你已經習慣自己的行為模式,有人際關係可以幫助你看見與你相似問題的人,藉由對方的狀態來審視自己,更容易找出突破點。
2.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人與人有來往,於是產生了比較,比較就會出現高低,而我過去鮮少與人來往,時常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在哪裡,而且自己一個人空想很久都想不出個確切答案。
而真實的答案往往就在與人交際當中顯現而出,為什麼?
所謂的價值,只有一人獨享,那就沒有價值的概念了,因為宇宙中只有你,也毫無意義。
而宇宙因為有著萬物,獨特個體才顯得有意義,而無數個體合成一個宇宙,才能成為完整的一。
所以你要找到自己的價值,就必須與外界做接觸,與市場做接觸,你身上的技能、知識,才能夠有舞台展現其價值。
結論
1.獨處學會觀察能力,增加識人敏感度,人際關係能夠在自己的定位上帶來幫助,作為你提升自我上的回饋。
2.你不一定要獨處與人際關係雙管齊下,也可以一陣子獨處,一陣子開始經營人際關係,很適用上班族等時間有限的人。
3.生活型態是動態改變,並非一成不變,你得為了朝向更好的生活型態不斷調整自己的成長習慣,這很正常,不用擔心自己一直變化沒有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