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自己已經努力很久卻仍未見效果,認為辛苦起碼要有點收穫,但往往只有少少收益,越做越沒力氣不曉得明天要不要就放棄,你是否在成長過程中時常這樣對自己說呢?
我在用 21 天建立習慣的知識很明顯是錯誤的這篇文章裡提到,我們的身體只要 21 天就會適應新的生活。
就算有人因為意外少了手或腳,心理從一開始的無法接受到可以適應新的生活,最快可以在 21 天後就習慣殘肢的生活。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我們從健身的角度去觀察,新手剛開始健身時身體明顯感到變壯,測量肌肉量也上升很快,但認真 1~2 年之後,會發現肌肉增長很慢,這時候就是要轉換訓練菜單,而不是單純的增加重量。
理性上應該做更重才能增加肌肉量,但換訓練菜單不是會改變過去習慣嗎?
是的沒錯,當我們身體習慣以往的訓練模式,代表身體已經改造成適應這個訓練模式下的環境,這時你若只加大重量,只是修改整體生態其中的一個元素,能進步的程度相對也較小,短期時間內看不出效益,甚至重量成長也會有邊際效益,無法像剛開始訓練時的成長速度加重。
所以更改菜單等於更改整個生態環境,可能是同個肌肉使用不同動作,這對於肌肉有新的刺激,新的刺激產生不適應感,於是身體又必須展開增強改造來應對新的嚴苛環境。
你過去的努力是不是也與上面例子相似呢?
習慣熬夜讀書彌補自身不足、習慣運動很久彌補亂吃的肥胖、習慣閱讀過多書籍充實自己、習慣頻繁與人交際來累積人脈、習慣一個人表示自己能獨立生活。
過多的無效努力其實反映著你內心的匱乏感,認為只要強化這件事情就能滿足自己內心的匱乏,減緩自己的焦慮,但這麼做其實無法真實有效解決你的問題。
一直努力換生意做仍沒賺錢可以逃避自己還沒學會賺錢能力的事實;
一直熬夜讀書睡眠不足可以逃避自己考試考不好的事實;
一直運動仍沒減下體重可以逃避自己愛吃垃圾食物的事實;
一直堅持一個人卻仍做的不好可以逃避自己需要人幫忙的事實;
一直堅持每日寫作卻沒收穫可以逃避自己懶惰不想做更多的事實。
上面這段是說我自己啦,最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以寫這篇分享給你,不過每日寫作有它的好處,就是在痛苦不想寫的時候你還是會坐在椅子上將文章給寫出來,甚至了解自己擅長寫的主題是什麼。
我們喜歡努力是為了要成功,但過程中為了逃避其他痛苦反而更加努力已經習慣的事情上,反而時常逃避的那些缺陷才是我們要去訓練成長的,只因為我們尚未養成訓練那部分的習慣,所以會覺得痛苦、懶惰。
比如每天閱讀兩本書,不如一個禮拜精讀一本經典好書,我們理性上了解,但日月累積而來的習慣使我們很難從這種努力模式裡跑出來。
而我最近也將調整每日一篇文的習慣,因為我現在有很多書沒有看,這些書才會使我成長,一直寫文章會沒時間閱讀甚至品質越寫越低,我必須從中擇一,或是之間的比例做調整,往後不一定會每日一篇。
更改習慣可以看上面介紹的這篇,原理都一樣,從小部分的地方開始改變。
比如我現在習慣每天寫一篇文,我可以改成我一個禮拜其中一天休息來閱讀,其餘天數一樣寫一篇文章即可,漸漸地感受閱讀的習慣。
我其實也有在想用平日來閱讀紀錄靈感,用假日寫下即可,這都是我需要測試的。
你也可以試著思考可以怎麼做調整,接著要實際操作,操作後藉由回饋作調整,總能調整為你適合的方式。
結論
1.當把努力養成一種習慣,反而對成長造成阻礙,要將努力當作操作的工具,你不一定要有,你要的「效果」才是你要得到的。
2.努力久了會逃避自己真正要修改的行為習慣,去觀察自己以往逃避哪些行為。
3.更改習慣與培養習慣一樣方式,從小地方改變,接著循序做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