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對女生發起邀約,對方若拒絕你,代表你的溝通得到的回饋是「拒絕」,但我們常會認為這是失敗,事實上你要做的是重新調整你的溝通技巧與方向,直到對方接受你的邀約行為。
在NLP假設前提當中提到「溝通的意義在於對方的反應」。
就算對方沒有任何反應,也是一種反應,我們將這概念帶回什麼都沒興趣的人來探討。
你會沒興趣,是因為生活中的某些行為,產生了「你對什麼都沒興趣」的反應。
什麼樣的行為容易導致你對生活沒興趣呢?
若先撇除掉特殊心理狀況造成的原因,我分為以下兩種。
1、讓自己過太爽
一位生活安逸的人,內心宛如平靜的湖水一樣,沒有任何波動,當內心沒任何事物刺激,沒有強力情緒反應,自然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波瀾。
生活安逸沒問題,但更大的問題是藉由逃避問題的方式讓自己感到安逸,如果真的過很爽,應該每天都會享受其中精彩生活,怎麼還有時間煩惱對任何事情沒興趣呢?
2、習得無助感
曾有一起鯊魚實驗,在水族箱裡放一隻鯊魚和鯊魚喜歡吃的小魚,實驗者在這兩方之間放入一道玻璃牆,鯊魚看見小魚後馬上衝過去獵捕,但每次都被玻璃牆擋住,因此頭撞到受傷,鯊魚多嘗試幾次之後漸漸放棄吃魚。
但這時實驗者將玻璃牆拿開後,就算鯊魚看見小魚,卻再也不會衝過去獵捕了。
當你設立一個目標,卻因為目標過大或是方法長期使用錯誤,一直收到失敗負面的回饋而造成內心過大衝擊,導致大腦意識到,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成功,於是那股想成功的動力會漸漸消失,最後就不想再嘗試任何事情。
這兩種為極端狀況
第一點是行動過少
第二點是行動很多
兩者的共通點是擁有「不好的體驗」,明明想去完成某些事,卻因為害怕而始終逃避不去做。
又或是持續嘗試的時候總是得到失敗回饋,導致習得無助感發揮效果,漸漸地放棄改變的契機。
核心問題在於,我們要打造良好的生活體驗,而過程中要讓你產生成就感。
你可以怎麼做?
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出於這種人。
—阿德勒
若無法改變自身,那麼最終就會破壞別人好讓自己感受到優越感。
古人云:「上醫醫未病之病」,最上等的醫生,在你的病狀尚未開始發生前就能夠察覺,而現在的你若要擺脫沒興趣的狀態,就得開始打造良好的生活體驗。
如何打造良好的生活體驗?
1、幫助別人
在你過去有哪些事情是大家常請你來幫忙的,或是你常幫助大家哪些事情?
以我為例,過去有朋友會說我想事情滿周到的,那我就可以幫忙別人做人生策略規劃,或是幫忙別人做活動策畫的助理,甚至最簡單的,你可以到網路上的主題社團幫網友解決問題,都是很棒的方式。
2、打理自己的環境
從自身環境開始打理,對你周遭環境有什麼不滿意,解決它吧。
不論是起床摺好棉被,或是每天把地板掃好清理乾淨,衣服整理得乾淨整齊,斷捨離丟掉不必要的物品。
可別小看這些事情,尤其斷捨離上可以探索的你價值觀,舊情人的物品沒丟掉,也會阻礙你前往下一段新戀情,丟掉久沒穿的衣服。
久沒用的物品想丟又捨不得丟,讓大腦產生更多焦慮無法思考,當焦慮勝過意志力,行動力就會更低落而無法促成改變。
3、每天曬太陽15分鐘
曬太陽能夠增加你的維生素D,維生素D過少容易造成情緒沮喪、焦慮、壓力居高不下、不易入睡。
當你維生素D在正常範圍值,能睡得好保持愉快好心情,到戶外路人看到你有精神,自然對你較友善。
也因為需要曬太陽,你會時常出門,時常出門就會體驗很多事物,就算只是件小事情,每天開起好奇心去注意這些小事,會使你啟發一些人生想法。
生活猶如看書,一口氣讀完一本書既不下太多內容,但分別花十天細細品完,你的體悟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