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自己動力源源不絕的秘密,把這一件事給做到

我們每一次新年都會讓自己設立目標,決定今年看滿幾本書,月薪要達到多少,業績成長到多高,要跟幾個妹子交往,要進健身房瘦幾公斤,但往往充滿動力的狀態,在幾個月後慢慢消逝,最後好像一切從沒發生過一樣,開始懷疑自己目標設定太高? 還是自己其實不夠格做到?

若你的行為往往都要藉由激勵來達成,第一次受到激勵時有強大動力使得你行動力超強,做什麼事情都很帶勁,但情緒本就不是可以讓你一直使用下去的方式在運作,我們大腦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才不會一直沮喪、一直開心下去,而激勵也是,當你不激勵了、沒鬥志了,事情就不做了。

而另外一種是認為自己付出了就應該要成功,不然會覺得自己浪費了好多時間在上面,這是把自己當前的失敗看成是自己全部,你以為你用盡全力結果還是失敗了,事實上卻是相差甚遠,將失敗看待成一種回饋,使你了解你還需要在哪方面做調整才可以獲得更好的回饋。

如果你想學習烹飪,花了金錢與時間購買食材開始烹煮,沒想到換來的是一鍋燒焦爛掉的食物,你以為你付出了全部,但實際上你能從中抓到的回饋有「溫度要在調低點」、「烹煮時間要拉長」、「食材要放少一點比較好掌握」…等等。

在面對失敗時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會是自己本身真的無法達成所以失敗,當你這麼看待的話那任何有價值的事情你都無法完成,當一件事情很有價值的時候,往往不會一蹴可幾,當中一定經歷無數次的調整才可以達到當初想要的位置。

你可能很難一年看三百本書,但你可以先從一本書開始看起
你可能很難一次學會一道料理,但你可以先從切菜開始學起
你可能很難一次學會經營電商,但你可以先從小買賣開始
你可能很難知道如何帶領團隊,但你可以先加入一個團隊開始

在奮鬥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如意的事,在易經裡面說明了人生常態「 吉凶悔吝」,四個裡面只有一個是好的,而你遇到不好的事不過就是常態,何須再次責怪自己,「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如果不是因為你的目標達到後很有價值,你又何須要經歷這麼痛苦的過程呢?

要在如此艱苦的過程中堅持奮鬥下去,我們需要在過程中設立一點門檻,讓我們躍過後增加成就感,同時重拾我們的自信心。

如果你想擁有看書的好習慣,那給自己設立一個月看一本書並且寫出心得的小目標,並且PO到閱讀相關社團,當你受到關注與讀者喜愛,會開始強化你的行為,讓你更喜歡讀書。

如果你想成為烹飪達人,可以先從煮一道菜給朋友品嘗,朋友喜歡從你手藝做出來的食物,會強化你的行為加深你對烹飪的熱愛。

過程中不斷添加一些小目標,累積自己的成就感,當你大腦確認你在這件事情當中是有把握,有正面回憶,有未來開發有價值可言,你在後續的道路會越走越順,當你真正相信自己能做到,別人的酸言冷語妨礙不了你,也不用依賴雞湯激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