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使命的人,是不是很難有所成就?

你的使命與你能達到成就,沒有特別關係,路邊賣控肉飯的老闆生意嚇嚇叫,不用什麼願景使命,夜市擺攤的生意人,不用繳稅也能默默地賺到錢,這也是一番成就。

先有使命還是先有成就?

不重要,兩者都有可能先發生,但這不會是你要釐清的問題,你要先弄懂的是,你的問題是什麼?

找到自己的問題

你想要的是什麼?

財富、性、權力、地位、影響力?

若你只要有生存需求,找個最低薪工作都可以讓你在外租個房子住,但人總會想要更好,你的好是什麼程度?

住的地方要幾坪大小?
都市或鄉下?
天氣如何?
鄰居要是什麼樣的人?

等等因素綜合起來在去房市看這類房要月租多少錢?

於是你得出你要的最低月租要這個價錢,你有個標準要去達成,要讓自己有能力負擔這個價位的房租,你得從事什麼工作?

你要的是什麼工作?

年薪多少數目?
這個薪水的工作有哪幾種?
其中有哪些工作是你不願意選擇的?
剩下的工作自己衡量利弊最後做選擇。

如果你把現在的問題慢慢地問下來,你會發現要達成的目標其實很多,我們不用談願景使命,光聊你要的生活就夠你忙碌。

問題背後的問題

為什麼你要選擇月租 1 萬塊的房子,而不選擇低一點月租 5000 元的呢? 為什麼不選擇高一點月租 2 萬塊的房子?

你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有很多,可能是

你想要另外存錢買自己的房子;

你就是喜歡這種環境,只是剛好月租這個價錢;

這個月租剛好能夠擁有好房客,再高就溢價了;

我要把省下來的錢作其他用途。

那會是什麼用途呢?

買好用的手機、買書充實自己、與女人約會等等。

透過這樣一直問自己的過程,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有很多待辦事項要去完成,並非自己沒有目標。

如何才能夠有所成就?

成就換個解釋,就是證明自己曾經辦到這件事,所以這件事情最好是可被量化且能與其他人做比較。

比如田徑選手藉由跟其他人比較跑完全程的時間來決定誰的成就比較高。

商人藉由賺錢多寡來顯示自己有多少成就。

就連持續貢獻社會的陳樹菊女士,也有貢獻金錢的數目,持續貢獻的時間,幫助人都需要量化比較,不能被量化的事情你現在還不需要探討。

哪些不能被量化呢?

你寫完文章覺得自己寫的文章真的很棒,是一項厲害的成就,這不算,最多就是你完成了 1 篇文章的成就。

那 1 篇成就的文章,與 1000 篇文章的成就,誰又更高?

除了文章數量還可以拿什麼比?

文章帶來的人氣、訂閱數、贊助金額、累積的人脈,都可以是你的成就。

我如何決定要賺什麼錢?

這真是複雜又簡單的問題,以前我也常思考這個問題,但漸漸地發現這問題根本就沒有答案。

說複雜可說是想了一整年也不會有答案的問題;

說簡單可說是開始執行後就會體悟到答案。

真正的答案就是我在這篇要找到人生的答案,你必須開始實戰裡面講到的,先實戰後調整的方式。

先從你身邊能解決的生活問題開始,你會發現有某個問題你始終很難解決,但對你而言這又是很重要。

像我一直很難解開的是拖延、探索自己、把妹,於是我研究我不擅長的項目,我反而變得比別人懂更多相關知識。

我因為過去嚴重的青春痘,讓我學會如何做簡單的保養,也了解保養皮膚不需要很複雜,清楚知道保養品越少對皮膚越健康。

答案都在過程裡體悟

你現在就算有答案,也是用你目前的經驗以及周遭資源整合推理出來的,但未來你會成長,你一旦成長,周遭的資源也會隨之變動。

你過去都在研究遊戲攻略,長大之後開始研究專業技能,你接觸的東西不同,你的看法不同,想法也不同,要達到的目標也會改變。

你因為未來答案會變,所以不想決定一個小目標,這樣不切實際。

換個好處想,你現在決定的目標或許很小,但你達到這目標後能夠拓展你世界地圖,當拓展地圖後會看到新的風景樣貌,於是繼續做下一個新決定。

甚至你拓展的範圍會隨著你過去的經驗越來越大,懂的東西會越來越多,最後你會發現你過去所接觸的領域其實都是相通的。

這就是你人生的「道」。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願景、使命,或是人生意義。

所以,該怎麼開始?

從現在就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就能想到的目標開始去設立並執行到位。

過程中你能夠持續調整你的目標,或許你剛執行就發現這目標不太好也沒關係,直接改目標,持續做調整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要認為一直調整是不是沒定性,這是你過去小時候就該體驗卻沒有體驗到的成長過程,只是長大之後再來補課罷了,持續調整才會更接近自己要的。

也不用抱怨過去制度要讓我們上那些無聊的課程浪費時間,你也是,我也是,大家都是,抱怨無法改變事實,趕緊執行才能更快體悟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