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 值最高的商品,就是你現在需要用到它的那時候。」
你有沒有比較過3C產品?
光是近兩年來筆電搶購潮,大家都在比較哪款筆電 CP 值最高,能夠省下最多的錢。
於是買了個 CP 值最好的電腦,最後用沒多久卻嫌它慢、嫌它不好用。
明明 CP 值最高,為什麼用起來沒有好用呢?
CP 值又稱性價比,是指產品的性能跟價格之間的比例,如果同樣類型商品,同樣價格,另一個商品性能更高,那麼這款商品的 CP 值是比較高的。
如果你選 CP 值最高的商品,用比喻的方式就好比你今天要去 10 公里遠的地點,而你車子的油就只加到剛好 10 公里就用完的量,只要開車到達 10 公里就必須再加油開回來。
要是你過程中有繞路去其他地方,恐怕就沒辦法到達目的地,但是你在路程中也沒辦法再加油了。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生活總是過得不太順,或許就是因為 CP 值的觀念深植在你內心,你認為做什麼事都要最省錢然後性能要更好。
於是你連買菜也要殺到最便宜的市價,甚至還跟對方要把蔥,不留人情,就為了 CP 值。
這就是中了商人的伎倆,商人刻意引導 CP 值讓你選那些商品,殊不知這些商品都是成本最低,利潤最高銷量最好的商品,但這卻可能不適合你。
反脆弱一書裡面舉了電子書跟實體書的比較方式,大多人都會將兩邊的功能性攤開來講,比如電子書方便攜帶,好註記,省空間,實體書擁有實拿體感,翻頁記憶,書本味道,厚度感受。
但這些比較,遠不及個人所要的比較,比如電子書只要上網購買即可,完全不用出門,而實體書除了上網購買,也可以到實體書店逛逛,這其實也是實體書的價值之一。
有的人就是喜歡去逛書店,總是帶有驚喜,我有幾位朋友也是因為去逛書店才認識的,有些書也是到現場逛才會逛到已經忘記的好書。
又比如現在外送平台盛行,實體店面並不會因此消失,只是會轉而另一種形式存在,以往實體店面只要有還可以的環境讓你吃飯就好,之後可能會轉往人際關係交流為主題而去經營。
實體書本也是,以往大家買完書回到家自己看,之後讀書會將會比以往更加盛行,因為大家發現不管什麼事情一個人在家就能搞定,少了人際關係,心理狀況會出問題,一定會找機會出來認識新朋友。
那要如何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產品?
「時間會過濾掉雜訊並留下最後的答案。」
我們一開始的購買策略是選擇 CP 值最高的產品,實際使用後發現沒那麼好,於是在下次購買時會買性能更高些但 CP 值沒那麼高的商品。
幾次之後你會明白,原來自己當初的 CP 值要多高只是假議題,自己真正要的是適合自己使用的商品,人生並沒有差那幾千塊,卻可以讓商品使用起來更舒適,更喜歡自己的生活模式。
這就跟衣服穿搭一樣,我們買到的衣服大多都是與自己不合身的,而為什麼要如此設計?
因為衣服若不設計為每個人都穿得下的,那就賺不到錢,於是衣服廠商都會做數據分析,把這個國家 80% 範圍的人民身材作分析,依據這個平均值來設計衣服版型。
於是乎,沒有一個人會跟衣服版型相符。
而你要不要為了讓自己的外型更好看而另外花錢去修改衣服讓自己穿起來合身好看呢?
我不清楚,你要試試才會知道。
結論
1、好的東西值得多花一點錢來使用,CP 值不是最重要的項目。
2、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比省下小筆錢來的划算,對反脆弱而言,你更懂自己下一次要選什麼樣的物品,會越花越值得。
3、賺來的錢不是為了省更多錢,而是要換成自己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