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 06 沒有目標的問題

不需要扛責任的人本來就不用目標,只要遵照任務指示去操作就好。

一個沒有目標的人想要解決「沒目標」的問題,就像已經有錢的人在煩惱有錢怎麼辦?

沒目標很棒啊,誰說一定要有目標? 但你沒目標同時又覺得沒目標是問題,在你心中或許有個矛盾,也就是沒目標很好,但我好像其實是有事情要去解決的。

你或許真的沒有責任要扛,但通常這種人不太會有沒目標的問題,這年齡階段大概是高中之前,家庭優渥點的或許會更久才發覺人生沒目標。

只是你現在意識到沒目標這件事,你明白好像要開始做點什麼來對付未來某些狀況,甚至你已經知道卻不曉得怎麼做。

一、你是知道問題在哪卻不曉得從哪個目標開始達成。

二、你是不曉得現在什麼狀況,只覺得現在做的事情很無聊又不曉得怎麼逃脫。

此時你有以下方法可以去執行,以上兩種都通用:

幫助你解決沒目標的行動方案

1、假設只剩你一個人要如何解決現況?

如果發生什麼事情,使你要從頭開始,也就是沒存款、沒人脈、沒工作,這時候你身上有什麼能力可以讓你重回現況甚至更好? 你可以從哪些能力開始培養起?

去掉西裝、過去事業光環、累積的人脈、待的組織、名片,那麼你會選擇提升什麼?

比如一位設計師若去掉公司光環的話,還會有人找他接案嗎? 如果沒有,是因為什麼,如果有,又是因為什麼?

一位公司老闆身上的價值,是因為他西裝穿得多合身挺拔? 還是因為他腦袋裡的商業邏輯? 還是他能夠在市場上挖掘有潛力的商品? 還是他有優秀的品格?

這是個開放問題,你可以去思考你認為的重要能力是哪些。

2、在你現有的生活中,你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光是沒目標的這個問題,你就可以開始去思考這問題背後的問題是什麼,「要答案」是填鴨教育帶給你的習慣,要答案的行為在學校很有用,因為你是要考試,可惜的是你出社會後,這社會的規則是沒正確答案,每個人給你的任何答案都是參考用。

當你在問問題之前,你應該先思考過,接著實作過後你才有心得,不然光想到問題馬上問,想要急著得到答案,在未來並不會幫助你度過難關,就算你現在問的問題有真的答案,也不會在未來幫助到你學會獨自處理問題。

除此之外,記錄你在生活中想到的問題,一個個去擊破,很急且重要的問題先解決,不急卻重要的要每天小量付出解決。

很急且重要的事情,就是收入問題,解決收入問題才有辦法解決其他重要項目。

不急卻重要的事情,比如減肥,你需要長時間運動與放鬆才能夠有效緩解,穿搭也是,穿搭可不是書本網路看一看就馬上會,你必須實際穿搭體驗後才能夠在過程中逐步調整,穿搭的核心不是你買的那些服飾,而是你對於穿著有著什麼經驗與眼光。

3、主動探索新領域

如果你最近剛完成一項成就,還沒有什麼事情要做,不彷多探索新領域,這時候二分法就可以派上用場。

你原本理性腦用的比較多,那你可以多找一些情緒腦用較多的領域探索,比如攝影、繪畫、心理。

你原本情緒腦用較多,那你可以多找些理性腦使用較多的領域,比如工程、手工藝、商業、科學。

你平常多從事內項活動,這時多參與外向活動,外向者也是,平常多參與外向活動,這時不彷多參與內向活動。

探索新領域,讓生活中多一點不確定性的材料近來,增加你大腦產生靈感的機會。

關鍵在「主動」

其實大部分人是被動過生活的,發現自己胖了的時候,是已經走不動的時候,發現自己需要睡眠的時候,已經接近老人癡呆了,發現自己要健身的時候,是開始肌少症了。

這些症狀本來都有跡可循,偏偏大部分人都視而不見,或是找藉口安慰自己沒事,還早,晚一點再改善即可。

但往往這個晚一點,幾年就過去了,再十年身體就會開始加速衰老,天知道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跟生活狀況如何。

你必須主動去解決問題,老是被動等身體的反應來促使你改進,那你就算行為改進了,等身體健全之後還是會再犯,因為你不是主動解決自己的壞習慣,而是讓心理安全機制打開幫助你完成,等你身體狀況好轉一點,你的壞習慣又回來了。

比如你有壓力時會大吃巧克力,等你胖到無法走路時你才會開始修正行為,暫時不吃糖類食物,但當你身體好轉,沒有生存機制幫你改善狀況,你的行為習慣一樣會是遇到壓力就去拿巧克力來吃。

如果你多打開「主動」的能力,沒有目標的問題終將在無形當中解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