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進步?

「快速進步與揠苗助長,差別在於有沒有分析回饋」

近幾年揠苗助長一詞,常用在家長們為了讓小孩走在起跑點,於是在小時候就讓他學習各種才藝。

學習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放在家長們的手裏就會變成揠苗助長,意思就是強行讓小孩去執行家長準備好的成長計畫,非但沒有進步,甚至讓小孩開始討厭學習。

確實,部分技能從小孩時期就開始接觸,未來肯定比別人厲害的多,比如球類運動、拳擊、美術、音樂、舞蹈,很多都是從小培養上來。

老虎伍茲就是從 2 歲就開始懂得打高爾夫,8 歲拿到少年組世界冠軍,老虎伍茲確實代表著從小就專精練習的經典示範。

但我們也忽略了另一部份菁英的成長過程,前期先做各種領域的嘗試,接著才決定在一個領域開始專精,這人就是網球界的高手費德勒。

在費德勒成長過程中也沒有被刻意引導到網球之路邁進,反而是盡量讓費德勒遠離網球,從其他運動開始做嘗試,比如滑雪、拳擊、游泳、滑板等運動,經過多方嘗試後才在網球之路上發揚光大。

那麼,你應該先專精一路還是先多方嘗試?

畢竟兩邊各有成功案例,但目前也沒有數據能顯示哪一邊的成功者較多,或許已經有數據只是我還沒找到。

假設沒數據,我會認為先從多方嘗試開始好過一開始就專精一路。

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你在小時候懂的東西很少,要從很少的選項裡選出一件讓你能命定終生的事情,這件事情很大機率對你不會是好事。

若你在 30 歲以前就只專精一項領域,其他領域都沒接觸過,那麼到 30 歲後若你不小心嘗試到某個新領域,你很想專精且很有興趣,你會不會捨不得過去多年來在某領域專精練習的日子而放棄嘗試,反而錯過自己體驗新生活的機會?

從世界趨勢發展來討論,把一件事情做好本來就是應該的,但不代表你一定要從小開始專精才能夠把事情做好,以往我們認為把一項領域做到 95% 以上就是專精。

這思維以前適用,但現在範圍已經限縮到運動競技項目。

現在世界趨勢是朝向整合方向前進,意思是,你學東西是為了解決某項問題,而這個問題很可能是過去從未發生過的,這種創意性問題並非在某一個領域專精能解決,反而是要多種領域發展,才能夠在從未了解過的問題中找到答案。

你會發現現在大家除了正職工作以外,很多人下班後還有兼職賺錢,或是利用下班時間培養一項新技能,我相信你會持續看我文章也是為了要獲得新的能力才會如此有動力的看。

講到培養能力,就回到今日的正題,如何快速進步?

我這裡所指的快速進步,其實就是指數成長,意思是一開始進步幅度很緩慢,但是當你透過持續執行後進步的倍數會疊加上去。

今天進步 2 倍,明天進步 4 倍,後天進步 16 倍。

文章開頭所說的揠苗助長是破壞學習欲望,那麼快速進步的指數型成長,你可以想像成是在種一棵樹。

要種一棵樹需要十年時間,一開始只是一顆種子,最初冒出一顆小芽,接著慢慢冒出兩片葉子,然後開始紮根成長茁壯,從兩片葉子變四片葉子,透過十年時間逐漸變成能遮陽檔雨、屹立不倒的大樹。

但是我們要怎麼分辨出什麼是揠苗助長,什麼才是種一棵大樹呢?

重點在於回饋,當你學習一件事情後,你覺得如何? 如果不喜歡,要不要嘗試別的領域? 如果你喜歡,你會怎麼開始在這個領域進步下去?

我們教小孩,不是單純把自己的想法塞到小孩子腦袋裡,反而要讓小孩自己去感受他自己的體驗。

你也能藉此開始回憶過去有哪些事情你做起來得心應手,別人時常認為你在這方面很厲害,時常請教你。

如果沒有,也可以思考,自己身邊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卻還沒著手開始行動,可以先將這些問題解決,這個過程也有機會讓你找到答案。

人性很有趣的一點就是,你要費德勒重新活一次人生,或許他還是會一樣很成功,但是他不一定會是網球冠軍,原因在於人生的不確定性造就非定性的結果。

所以,今天的你也不一定要有什麼天賦,先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好,我敢肯定會發現自己在某個部分特別有感覺,這份感覺我不好形容,可以是滿足感或是心流,這就保留給你去解釋了。

所謂生活打理好,也就是往健康、感情、事業,這三項去提升,畢竟不論你要過什麼生活,這三件事肯定要提升到及格分數,甚至你對自己毫無聊解,可以先從人際關係開始提升。

結論

1、每個人的學習之路都不相同,當你想套用模板反而限縮自己的成長之路。

2、你該選擇什麼領域,比需透過你過去的經驗判斷,若你過去沒經驗,就好好開始執行並體驗它。

3、與自己對話,才能夠培養出對未來事物的判斷力、比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