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想法不代表真正的你

但也不代表你能夠找到真正的你,因為真正的你是沒有衡量方式的。

你說說,距離是可測量的嗎?

你拿尺量出一個 10 公分的長度,但你拿第二把尺量出第二個 10 公分的長度,這兩者長度會一樣嗎?

如果一樣,那我們用更精密的量尺來測量

第一個長度是 10.01 公分
第二個長度是 10.02 公分

怎麼會一樣呢?

更何況我們真正的自己是沒有量尺來定義衡量,最後就變成自己認為是什麼,那就是什麼嗎?

不是這樣的。

當你現在喝飲料時需要冰塊,此時沒冰塊你會怎麼做?

你會把冰塊盒拿出來裝滿水後放進冷凍庫裡面,等一段時間後水就會變成冰塊。

而你拿出冰塊後過沒幾小時冰塊又會變回水。

我們人也是一樣,你以前認為麥當勞的味道很美味,長大後卻認為麥當勞的味道好像沒以前好吃。

或許並不是麥當勞的味道變了,而是你的味覺與感受,在過去長大的這段過程中有了變化。

小孩時期吃的東西不算多,所以很多食物與味道是尚未開發的,甚至麥當勞這種速食產品的味道其實是用化學添加出來的不自然味道。

用意是為了使消費者吃了之後會更想再吃,產生上癮症狀,好讓你在下一次用餐時會更想來吃麥當勞。

所以當小孩第一次品嚐經由加工過後的上癮食物後,對這味道的記憶肯定會特別深刻。

因為以往他都吃健康食物,健康食物味道肯定沒比化學添加的香料還來的香。

這一來一往的差距造成強烈感受,使小孩在麥當勞的印象就是好吃到爆的感覺。

隨著小孩長大後,吃遍了比麥當勞還厲害的其他化學食物,於是再回頭吃麥當勞,味道當然是沒有第一次吃到時的感受強烈。

若要回到當初的強烈感受,可以長期好幾年都吃原型食物,接著再回去吃麥當勞,肯定覺得滋味豐富!

回頭來想。

我們的想法、價值觀、信念、喜好,是隨著環境與成長階段持續做變動與調整,如同我們的味覺一樣,是依照成長經驗與現有環境來做調整。

以前你可能是喜歡打電動的小屁孩,如今你現在想到要提升自己而開始學習點什麼。

那麼真正的你是過去的小屁孩,還是現在想要成為男人的積極向上者呢?

這件事情不會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

就算有個方法得出你是小屁孩,難道你會就此罷休不再成長嗎?

如果是,那你肯定本來就是想懶惰,只是剛好用這個答案當作藉口罷了,當你以前要打電動時,會有一百理由說服自己,就像減肥的人永遠是明天再開始。

你該關注的是,什麼原因讓你從愛打電動的小屁孩轉變為要成為男人的奮發向上者呢?

當你了解真實動機後,你應該要開始思考,如何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如何找到相關資源成為你要的那個人?

首先,你可以想像,你要成為的那個人擁有什麼樣的生活?

從早上一起床開始,是幾點起床,從事什麼工作維生,平常興趣愛好是什麼,閱讀那些書籍,與哪類朋友交際,階級在什麼位置,都聊些什麼?

平常飲食習慣是什麼? 擁有什麼樣的身材? 身邊女人品質如何? 如何與家人相處? 是否養寵物? 住在什麼樣的地方?

可以去思考未來的生活細節,當你有了想像力之後,開始往下延展,我該如何才能夠達到這個生活?

如果你未來想像的生活自由度是很高的,也許就不會是每天要到公司報到的工作,更有可能是遠端工作,甚至是自由工作者。

接著去思考,若要成為自由工作者,我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可以是寫作技巧、攝影技術、拍照技巧、行銷能力、閱讀習慣、健康飲食、充足睡眠。

這樣一來,你其實有了學習的方向可以開始往前邁進,這時你可能還是會有點感到恐懼,而問以下這句問題。

如果我做了之後還得不到我要的生活怎麼辦?

這時候你反問自己,如果你得不到你要的生活,但這過程學習到的技能能不能組合成新的職業呢?

又或者這些技能,是不是你想學的,這過程獲得的經驗,是不是你喜歡的?

如果不想學、不喜歡,那你未來生活可以固定不變,但是要重新設計達到未來生活的方法。

如果喜歡,你現在要做的就是放手一搏的心態,這不等於你要一次投入全部資源梭哈在這計畫上,而是先從「走出第一步」開始。

這就像你到游泳池的旁邊,你會一次跳進水裡?

還是慢慢地先潑水在自己身上,再漸漸從腳開始下去,最後再讓整個身體下水呢?

當你規劃好,決定這是要開始的計畫,我建議你就像跳水那樣,就直接跳進水裡。

你就直接開始執行你的第一步,你只管做到第一步就好,當你有了第一步,後面的幾步才會變得更容易,第一步才是最難的,後面都是邊做邊調整。

然而這樣就萬無一失了嗎? 想得美。

如果這麼容易,那麼大家都來做了,也正是因為自己想要的生活很難得到,所以你才會想要去獲得,否則你怎不會想要過著永遠孤獨的日子,因為這生活方式太簡單得到了啊!

人生要持續進步確實很困難,但最難的是你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所以有的老闆賺到了早已能夠照顧自己下輩子的錢後,仍然想繼續賺下去,因為他不曉得要什麼,不如就繼續賺吧!

但這麼做的風險就是當公司越擴越大,一旦遇到虧損的時候就會加速虧損成長。

於是當發生沒遇過的危機時,就會把過去所累積的財產一次都還回去。

自己到底要什麼,可以邊做邊思考,但你若只有思考,就只不過是個用大腦神經之間的電流傳導來自慰的智者罷了。

結論

1、沒有真正的自己,自己的想法是隨著經驗與環境來因應變化的。

2、思考自己要的未來生活,接著依序往下排列出需要補充的能力。

3、只思不動,那你擁有這些肉身又有什麼意義呢?